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政策法规 > 法律法规

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334号

发布时间:2010-05-31  来源:  

334

     《湖北省残疾人就业规定》已经20091123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21日起施行。

          

                  省长 李鸿忠

                  〇〇九年十二月二日

 

湖北省残疾人就业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的劳动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履行扶持残疾人就业的义务。

   第三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就业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坚持集中就业与分散就业相结合的方针,并制定优惠政策和具体扶持保护措施,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

第四条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帮助、扶持残疾人就业,鼓励用人单位超过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残疾人依法享有平等就业、自主择业和平等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禁止在就业中歧视残疾人。

   残疾人应当积极参加就业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第五条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残疾人就业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为残疾人就业创造条件。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残疾人就业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残疾人联合会负责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及监督。

   第六条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对在残疾人就业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用人单位的责任

   第七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其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残疾职工提供适当的工种、岗位。

用人单位跨行政区域使用残疾人的,应当计入所安排的残疾职工人数之内。

第八条 用人单位未安排残疾人就业或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应当按年度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计算公式为:年度应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上年度单位在职职工总人数×1.5%-上年度单位已安置残疾职工人数)×本地区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

  机关和财政补助的团体、事业单位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从本单位部门预算中调剂解决。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从管理费用中列支。

第九条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法兴办的残疾人福利企业、盲人按摩机构、工疗机构和其他福利性单位(以下统称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应当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

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资格认定,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执行。

第十条 用人单位招(聘)用残疾人,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为其办理社会保险。

用人单位招(聘)用残疾人和终止或者解除与残疾人的劳动关系,应当按照规定到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残疾人办理登记备案手续。用人单位招(聘)用人员后,应当自招(聘)用之日起30日内办理登记手续;用人单位终止或者解除与残疾人的劳动关系后,应当自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之日起15日内办理备案手续。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不得在晋职、晋级、评定职称、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生活福利等方面歧视残疾职工。

   残疾职工所在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残疾职工的特点提供适当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并根据实际需要对劳动场所、劳动设备和生活设施进行改造。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残疾职工的实际情况,对残疾职工免费进行上岗、在岗、转岗等培训。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本单位在职职工人数、安排就业的残疾人人数等情况如实填写《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表》,在提交当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审核后,作为当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核定用人单位应缴纳残疾人保障金数额的依据。

         第三章   保障措施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残疾人的就业援助制度建设,采取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办法,通过公益性岗位安排等途径,对残疾人就业实施重点帮助。

第十五条 安排残疾人就业达到、超过规定比例或者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和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有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权利,有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使用等方面得到扶持的权利。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免缴行政事业性费用。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确定适合残疾人生产、经营的产品、项目,优先安排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并根据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的生产特点确定某些产品由其专产。

在同等条件下,政府采购时应当优先购买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生产的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

第十七条 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每年应当从减免和退还税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补贴残疾人职工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基本生活费。

第十八条 鼓励和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自主创业。

残疾人从事除国家限制行业外的个体经营、合伙经营或者组织多人共同就业,可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由同级财政部门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在贷款期限内给予贴息补助。

第十九条 残疾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创办个体、私营企业的,可按规定一次性全额领取应享受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在其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后,可从就业专项资金中一次性给予每人规定数额的创业补贴。

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创业成功后,其家庭每月人均收入仍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可按规定保留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第二十条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多方面筹集资金,组织和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其他形式的生产劳动。

有关部门对从事各类农业生产劳动的残疾人,应当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和信贷等方面给予帮助。

第二十一条 机关和财政补助的团体、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应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按照规定权限负责征收;有条件的地方,可由财政部门代扣。

   除前款规定外,其他用人单位应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各级地方税务机关按照分级征管的原则负责征收。中央在鄂和省属用人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工作由省地方税务局直属局负责。

第二十二条 依法征收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应当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用于开展以下工作:

(一)扶持残疾人集体从业、个体经营;

(二)补贴残疾人职业培训和困难残疾人社会保障费用;

(三)补助为残疾人免费提供就业服务的中介机构;

(四)支持举办中重度残疾人庇护工厂等托(安)养机构;

(五)奖励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或为安排残疾人就业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

(六)直接用于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的其他开支。

第二十三条 县级和设区的市级收取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年度总额的5%上缴省级国库,设立省级残疾人就业调剂金,用于全省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扶持贫困地区残疾人就业工作和帮助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就业等。

第二十四条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财政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依据国家规定制定。

   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四章 就业服务

    第二十五条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依法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服务,鼓励和扶持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为残疾人免费提供服务,并组织残疾人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第二十六条 各级地方残疾人联合会依据法律、法规或者受人民政府委托设立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所需人员编制由同级机构编制委员会根据工作实际需要核定,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障其向残疾人提供免费的就业服务。

第二十七条 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加强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健全残疾人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完善信息发布制度,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质量和水平。 

第二十八条 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免费为残疾人提供下列服务:

(一)发布残疾人就业信息;

   (二)组织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

   (三)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心理咨询、职业适应评估、职业康复训练、求职定向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

   (四)为残疾人自主择业提供必要的帮助;

   (五)为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提供必要的支持。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鼓励其他就业服务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免费就业服务。

   第二十九条 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或者灵活就业的,由本人按照规定在当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办理就业登记手续。

第三十条 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的城镇常住残疾人,可以到当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没有就业经历的城镇户籍残疾人,在户籍所在地进行失业登记;其他非本地户籍残疾人在常住地曾经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可以在常住地进行失业登记。

第三十一条 受本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委托,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可以进行残疾人就业与失业登记、残疾人就业与失业统计;经本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可以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鉴定。

   第三十二条 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活动,为残疾人就业服务提供捐赠、资助。

第三十三条 残疾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当地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为残疾职工提供法律援助,各级残疾人联合会应当给予帮助。

            第五章 罚则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法律、行政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五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拒不按照规定提供安排残疾人就业情况的,由当地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认定为未安排残疾人就业。

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由财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其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除补缴欠缴数额外,还应当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但滞纳金总额不得超过欠缴数额。

   第三十七条 用人单位拒不履行缴纳义务的,负责征收的机关可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为残疾人职工办理就业登记手续的,由县级以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向残疾人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以上残疾人联合会责令限期改正,将违法收取的费用退还残疾人,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本规定所称残疾人就业,是指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达到法定就业年龄、有就业能力和就业要求的残疾人从事有报酬的劳动。

第四十一条 本规定自201021日起施行。1998528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湖北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同时废止。

 

 

 附件1
宣传口号
1、依法执行《湖北省残疾人就业规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2、劳动就业是残疾人的基本权利;
3、依法保护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利;
4、残疾人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5、残疾人同样是和谐社会的创造者;
6、关爱残疾人,帮扶残疾人;
7、为残疾人创造一个平等就业机会;
8、保障残疾人就业,改善残疾人生活;
9、关爱残疾人,促进平等就业
10、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附件2
《湖北省残疾人就业规定》政策解答
 
一、《规定》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残疾人是需要全社会关心和帮助的特殊困难群体。残疾人就业是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的基础。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我省残疾人就业工作。早在1995年,省政府就制定了《湖北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通过法制手段有力地推进了我省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发展。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我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的任务也更加艰巨,主要表现在:一是党和政府更加关注残疾人事业发展。20083月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改善残疾人状况,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残疾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20095月,我省也公布了《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对全省新时期残疾人事业作出了部署。二是国家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法律制度不断完善。20072月,国务院制定《残疾人就业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及其部门、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用人单位的责任;20084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对1990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进行了全面修订,着力强化了包括就业权利在内的残疾人各项权益的保障措施。这些法律、法规都需要各地结合实际情况贯彻实施。三是我省残疾人就业工作形势依然严峻。截止十五期末,全省需要就业的残疾人城镇有10万,农村有30万,残疾人就业难的问题还比较突出;残疾人整体劳动技能素质相对较低,获得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的渠道较少;在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劳动就业权利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基于以上原因,省政府决定制定出台《湖北省残疾人就业规定》。
  
二、《规定》与1995年省政府公布的《湖北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有什么不同?
  
省政府于1995年公布的《湖北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的立法目的比较单一,主要是解决如何在全省各级各类用人单位中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问题,其核心内容就是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计算方法和缴纳、使用、管理的相关规定。《规定》立足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直面我省残疾人群体希望通过自己诚实劳动改善生活,改变命运的迫切需要,忠实地贯彻落实了近几年国家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结构上,分为总则、用人单位的责任、保障措施、就业服务、罚则、附则等六章;内容上,不仅吸收了《湖北省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中的成熟做法,而且结合我省残疾人事业的实际状况,对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有关部委的行政规章作了细化规定,对我省现行涉及残疾人就业权利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全面规范。总之,残疾人可以享受到的就业权利更加广泛,相应的服务和保障措施也更加全面和有效。
  
三、为保障残疾人的就业权利,《规定》中明确我省残疾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有什么责任?
 
《规定》明确用人单位的责任有:1、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其在职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残疾职工提供适当的工种、岗位;2、用人单位未安排残疾人就业或安排残疾人就业达不到规定比例的,应当按年度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3、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法兴办的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应当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4、用人单位招(聘)用残疾人,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为其办理社会保险;5、用人单位招(聘)用残疾人和终止或者解除与残疾人的劳动关系,应当按照规定到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残疾人办理登记备案手续;6、用人单位不得在晋职、晋级、评定职称、劳动报酬、社会保险、生活福利等方面歧视残疾职工,并根据残疾职工的特点提供适当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对劳动场所、劳动设备和生活设施进行必要的改造;7、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单位残疾职工的实际情况,对残疾职工免费进行上岗、在岗、转岗等培训;8、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每年应当从减免和退还税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补贴残疾人职工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基本生活费。
  
四、《规定》明确地方政府及其有关机构应为残疾人提供哪些保障措施和就业服务?
 
《规定》明确,地方政府及其有关机构应为残疾人提供的保障措施和就业服务主要有: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残疾人的就业援助制度建设,采取贷款贴息、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办法,通过公益性岗位安排等途径,对残疾人就业实施重点帮助;2、安排残疾人就业达到、超过规定比例或者集中使用残疾人的用人单位和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有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权利,有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使用等方面得到扶持的权利。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免缴行政事业性费用;3、残疾人从事除国家限制行业外的个体经营、合伙经营或者组织多人共同就业,可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由同级财政部门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在贷款期限内给予贴息补助;4、残疾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创办个体、私营企业的,可按规定一次性全额领取应享受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后,可从就业专项资金中一次性给予每人规定数额的创业补贴。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残疾人创业成功后,其家庭每月人均收入仍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可按规定保留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5、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应当多方面筹集资金,组织和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和其他形式的生产劳动。有关部门对从事各类农业生产劳动的残疾人,应当在生产服务、技术指导、农用物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和信贷等方面给予帮助;6、财政、税务部门和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按照规定权限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7、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依法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服务,鼓励和扶持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为残疾人免费提供服务,并组织残疾人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8、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应当加强残疾人就业信息网络及相关设施建设,健全残疾人就业信息服务体系,完善信息发布制度,提高残疾人就业服务质量和水平;9、残疾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时,当地法律援助机构应当依法为残疾职工提供法律援助,各级残疾人联合会应当给予帮助。

                
年三月八日

 

 

 

黄石市残疾人联合会 版权所有
地址:黄石市黄石港区公园路15号 电话:0714-6537216